哪些东西该计入GDP

哪些东西该计入GDP

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 《经济生活》主编  陈友芳

 

许多朋友有一样本领是在下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对社会潮流、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这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兴起, 许多 老师马上就忙着痛批“GDP崇拜症”,倡导“绿色GDP”。当然,这也是学科的特点要求诸位不能不这么做,但是,总让自己的大脑随着潮流变却又可能经常使自己不容易真正弄清楚一些知识上的问题,结果常常弄得自己是人云亦云,面对学生胡乱批一通GDP

在这一节里头,在下的目的是希望诸位能够真正懂得GDP的核算原则,知道哪些东西该计入GDP,下两节再具体介绍一些GDP的核算方法,使大家从技术上明了GDP是怎么核算出来的;当然,我也会对GDP这个指标进行一番点评,使诸位能够对GDP这个指标的优缺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科学的了解。

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GDP核算又叫国民收入核算,对国民收入核算贡献最大的经济学家是库兹涅滋,他老人家凭借着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贡献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句话恐怕会给不少30岁以上的老师带来麻烦,因为这些朋友一般已经对“国民收入”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理解。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国民收入”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就是指GDP(其全名是国内生产总值)或GNP(其全名是国民生产总值),狭义的国民收入则到下一节再说。必须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国民收入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都与诸位以前理解的那个国民收入相去甚远。那个长期占据着 许多 老师大脑的国民收入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创造的净价值。

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与诸位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好,单位就可能给大家普遍加薪、过年时多发点水果;如果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就别说加薪,不裁人、不减薪都已经阿弥陀佛了。那么,如何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变化进行监控?各国政府最主要的做法之一就是监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或总收入)的变化状况(就整个社会而言,总收入恒等于总产出),今天各国的统计部门都喜欢用GDP来衡量、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总产出(或总收入),透过总产出的变化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道理且容我后面再说。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额。估计诸位及诸位的学生都会背这个定义,可是要彻底弄懂它,还真是不太容易。不要急,我们一步步来。从上面的定义里头,我们可以得出核算、统计GDP的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GDP既核算“产品”(goods)的价值,也核算“服务”(services)的价值。所谓产品是指如苹果、电视机一类的有形的东西;而服务是指那些无形的东西,例如,诸位兢兢业业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项价值极高的“服务”;又例如,人民警察在大街上不辞辛苦地巡逻就是在向我们提供安全服务。我想,现在你应该能够明白现代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指标与传统的国民收入指标的差别在哪儿了。您耳熟能详的那个传统的国民收入指标只核算产品的价值,而不核算服务的价值,这是由于传统的“国民收入”所依托的理论体系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而服务部门是不创造价值的,因为按照这个理论,价值必须要凝结在某个有形的东西上,而无形的服务是没法子凝结价值的,所以传统的理论也就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才创造价值。而以GDPGNP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国民收入(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则认为服务部门也一样是创造价值的,道理就免了,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说人民教师的教学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您内心的感觉怎么样?

第二,GDP只核算“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之所以只核算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核算。另一个诸位以前耳熟能详的概念——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产值之所以后来停止使用,就是由于重复计算问题。打个比方,某年“菜园子”张青收获了价值1000元的小麦,卖给李逵磨面粉,面粉的价值是1200元;李逵又把这些面粉卖给武大郎做烧饼,烧饼的价值是1400元。如果按照社会总产值的统计方法,则张青、李逵、武大郎的产值总和为3600元(100012001400),这种核算方法的弊端就是小麦的价值被两次重复计算,而面粉的附加值(200元)被重复计算了一次(显然,产品在社会分工的链条上被加工的次数越多,则被重复计算的次数也就越多),如果剔除这些明显不合理的重复计算,你会发现这个数字变成了1400元,这正好是烧饼的价值。GDP这个概念的好处就是只核算烧饼这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避免了重复计算。

可是,要弄清楚什么是“最终”产品与服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最终”相对的概念叫“中间”,中间产品是要继续加工、组装成另一种产品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小麦、面粉就是中间产品,而烧饼是不需要继续加工、组装成另一种产品的,所以就叫它最终产品。到此为止,你会觉得最终产品这个概念并不难懂,以为我纯粹在故弄玄虚。那你就不妨试一试下面几个小问题。

问题1. 某年“菜园子”张青收获了价值1000元的小麦,鲁智深生产了一个价值100元的磨盘,李逵从二位好汉手中买回价值1000元的小麦与价值100元的磨盘,生产出价值1200元的面粉;李逵又把这些面粉卖给武大郎做烧饼,烧饼的价值是1400元。请问:这里的GDP是多少?答:1500元,因为鲁智深生产的价值100元的磨盘也是最终产品,再加上另一种最终产品——烧饼的价值1400元,所以最终产品的总和是1500元。磨盘虽然是生产面粉的重要投入,但是它并不需要继续加工、组装成另一种产品,而是加工、组装所用的工具,所以,新生产的资本品也是最终产品。至此,您可要记住:最终产品包括了资本品与消费品,而不要以为最终产品都是消费品。

问题2. 某年“菜园子”张青收获了价值1000元的小麦,卖给李逵磨面粉,面粉的价值是1200元;李逵又把这些面粉卖给武大郎做烧饼,武大郎当年只购买了800元面粉,这些面粉生产出来的烧饼价值1000元;剩余的400元面粉留待明年才能卖出。请问:当年的GDP是多少?千万不要以为就是那1000元烧饼的价值,而依然是1400元,即既包括烧饼的价值1000元,也包括剩余面粉的价值400元。你可能会问:剩余的400元面粉明明是中间产品,为什么在这里中间产品的价值也计入当年的GDP?的确,这400元面粉是明年生产烧饼的中间产品,但是在当年它并没有变成面粉,因此,合理的做法就是把它暂时也视为最终产品。那么这些剩余的面粉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呢?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些将来才能售出的“中间产品”被视为资本品,被称作“存货”,以存货的名义计入当年的GDP

问题3. 某年“菜园子”张青从市场买回一些优质小麦,然后张青把这些小麦交给他的夫人扈三娘,由扈三娘把这些面粉磨成面粉,再做成烧饼,给一家老小自己享用。请问,这里的最终产品是谁?小麦!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最终产品是烧饼,因为在GDP核算中,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分是就市场交易环节而言的,凡是退出市场、进入了消费者家庭的东西统统叫最终产品,哪怕它们也许在家里还需要继续加工。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这么说,最终产品是指在某个时期内不需要继续在市场上加工、组装成其他产品的产品。

到此为止,诸位应该知道“总产出”究竟是指什么意思。不少老师以为自己平时在报纸、电视及经济学专业文献所接触的“总产出”概念就是那个在自己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社会总产品(或总产值)”,其实大谬不然,那个社会总产品是把中间环节与最终环节的产出统统加在一起,而现代经济学所说的“总产出”则只计算最终环节的产出;那个“社会总产品”只核算有形的最终产出,而“总产出”还包括无形的最终服务。但愿诸位以后不要把“总产出”与“社会总产品(或社会总产值)”混为一谈。

第三,GDP只核算“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这里有道题目是我经常拿来考学生的:2006年某收藏家委托拍卖行成功地将一件宋朝的古董以3000万元的价格拍卖出去,拍卖行收取1%的佣金,而收藏家当年收购这件古董的价格为2000万元。请问这桩拍卖直接为2006年的GDP带来的价值是多少?这件古董当然是最终产品,但是它的成交价并不能计入当期的GDP,它为收藏家带来的那部分买卖价格差(3000万元-2000万元)也不能计入当期的GDP,因为该古董不是在当期生产的,而是在宋朝的某年生产的,它是宋朝某年的GDP。在这桩拍卖中,当期新创造的“产出”只有拍卖行提供的服务——30万元的佣金。换句话说,陈年旧货一类的二手交易额是不能计入当期GDP的,因为陈年旧货不是当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把陈年旧货的交易价格列入GDP,就会出现重复计算。这就是诸位需要明了的一个GDP核算原则:在哪一期生产就计入哪一期的GDP。这个原则意味着两点:(1)在某一期交易过去生产的东西而形成的交易额是不能计入该期GDP的,因为它是过去生产的;(2)该期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要到下一期甚至以后才能卖出去,它依然以存货的名义计入该期的GDP,而不是下一期的GDP,因为它是该期生产的。

如果你是一个以追求GDP为己任、不负责任的、有政绩狂的地方官员,你能够从这条核算原则中悟出一些歪道吗?既然在哪一期生产就计入哪一期的GDP,而不管在什么时期卖出去,那么,要增加GDP,就不妨多做一点无用功。比方说多生产一些也许将来卖不出去、社会不需要的产品,多盖一些卖不出去的楼,多修一些将来没几台车跑的路,至于由此引来的诸多麻烦,那就留给下一任领导来处理。如果事情真的走到了这一步,也就实在悲哀得很了。

第四,GDP一般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这个原则意味着绝大部分用于自给自足的产品与服务是不计入GDP的,比方说,老师们下班后做家务、照看自己小孩的服务并不计入GDP;我住在乡下的父母养的鸡鸭也不会计入GDP,因为这些鸡鸭从来不会向市场出售,而是留给他们的宝贝孙子回乡下时吃的。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自给自足的产品与服务不计入GDP,这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理由,就是因为统计部门很难准确统计这些产品及服务的数量。要统计GDP,显然必须得知道两样东西,一是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二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就用于自给自足的东西来说,价格倒是不成问题——可以参照市场同类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就是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太难估计了,统计部门要弄清楚我父母一年养的鸡鸭大体有几只、诸位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有多少,可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就是基于这些度量上的困难,统计部门只好把自给自足的东西排除在GDP的核算之外。

这个原则其实是一个挺滑稽的原则。如果你给自己家做家务,你的劳动不能计入GDP,可是你家请的钟点工的劳动要计入GDP,还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家政服务行业。我的一位朋友在下面当县长,成天为GDP而苦恼,我开玩笑说:要增加GDP还不容易,你只需要发布一道命令,要求全县每家每户都只能替别人家干家务、并互相发工资就行了。张三每天去李四家干三小时家务,李四则每天去张三家干三小时家务,互相给对方每个月发900元的工资,这种做法对大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益处,反而白白地多跑了一些路,可是,这样一来,大家的劳动居然都计入了GDP,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家政服务产业。不过,你说这样创造出来的GDP有意义吗!顺便说一下,如果把家务劳动也计入GDP,女同胞创造的GDP可就不像一般人说的那么小了。

在表达这个核算原则时,我用了一个词——“一般”,这是因为有些自给自足的东西也可能计入GDP。例如,在美国,住宅提供的服务是要计入GDP的(如果你租别人的房子住,你付的租金就是住宅服务的价值),如果你住的房屋是自有的,它所提供的服务一样也要被计入GDP,当然,自有房屋的服务价值可以参照市场租金来计算。其实,住自有房屋就是自己给自己付租金。

第五,GDP只核算进入“公开”市场交易的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并不是凡进入市场交易的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就一定计入GDP,地下经济活动尽管构成了市场交易的一个很大的份额,但是并不计入GDP,如那些非法生产和交易的东西就被排除在GDP之外。据说,美国每年的地下经济活动的交易额几乎相当于当年GDP的三分之一。据我所知,我们国家有个别地区如果你光从官方报告的GDP数字看,似乎很穷,可是那里的人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穷,原因无他——造假太厉害。

第六,GDP是按照地理区域原则进行统计核算的。如果我要求你统计去年“中国”创造的国民收入,你初一听,似乎觉得不难,但一到实际操作时,你就会发现问题可大了,你也许立马会问:这个“中国”到底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中国“人”(含自然人与法人),那么你统计出来的东西就是GNP;如果是指中国这块美丽的国土,那么你统计出来的东西就是GDP。可以这么说,GDP是按照区域原则进行统计的,而GNP是按照居民的国籍一类的东西统计的。

这样一来,GDPGNP的关系也就比较容易弄明白了,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生产的衣服,应该计入美国的GDP,计入中国的GNP;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广东生产的饮料,应该计入中国的GDP,计入美国的GNP。因此,某国的GNP=某国的GDP-外国的生产要素在某国创造的价值+某国的生产要素在外国创造的价值。看了这个式子,你会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完全对外封闭,没有任何生产要素的流进与流出,则这个国家的GDPGNP正好相等。可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相互融合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诸位试想一想,在这么一个经济一体化时代,哪个核算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把一块土地上全部的收入创造活动进行加总显然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这就是后来各国的统计部门都喜欢用GDP指标的原因,美国在1991年采用GDP指标,我们国家在1994年左右采用GDP核算指标。

说到这里,我还想就一些重点问题警示您:1GDP与(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同一个东西;(2GDP所度量的总产出并不同于社会总产品。(3GDP包括了服务部门创造的产出价值。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如何获得魁北克省学习驾照 Learner’s licence?

在魁北克省超速驾驶的罚款和扣分明细大全/对照表

我的魁北克驾照有多少分可以扣?